信息摘要:
5G通信PCB板的加工工艺在高频信号传输、高密度互连和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特殊要求,其核心工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一、关键工艺环节钻孔技术…
5G通信PCB板的加工工艺在高频信号传输、高密度互连和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特殊要求,其核心工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一、关键工艺环节 钻孔技术
采用控深钻设备实现双面精准钻孔,通过棘轮联动组件和清洁系统提升加工精度,解决传统单面钻孔的翻面难题。
顺序层压法
通过分次压合、钻孔和电镀构建埋孔/盲孔结构,支持三维互连。猎板PCB采用激光微槽定位技术(精度±25μm)和动态阻抗补偿,将翘曲度控制在≤0.5%。
图形电镀与退膜
在孔壁和线路铜皮上电镀铜层及金属保护层,通过NaH溶液退去抗电镀膜,确保非线路区域铜层裸露。
二、高频信号处理技术 材料选择:混合使用罗杰斯RO4350B(Dk=3.0,Df<0.002)与FR-4基材,关键信号层采用低损耗材料。
阻抗控制:线宽公差从±20%提升至±10%,介厚公差±7%,铜厚公差±3%以匹配5%阻抗要求。
短桩效应抑制:通过背钻孔技术将Stub长度控制在0.1mm以下,减少112Gbps信号衰减。
三、热管理与集成创新
嵌入式散热:内埋铜块提升散热效率,配合石墨层和磁环设计降低热阻。
结构优化:采用凹槽式基座与弧形滤波板一体化设计,简化集成厚度并增强抗干扰性。
四、检测与质量控制 电气性能检测:高频测试网络分析仪验证28GHz以上频段的信号完整性,确保误码率<10⁻¹²。
热循环测试:在-55℃~125℃温度循环中监测分层风险,CTE差值需<5 ppm/℃。
5G通信PCB工艺通过精密制造与材料创新,实现了高频信号的低损耗传输和高可靠性,为毫米波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。